提起关公(又称关羽、关云长),可谓家喻户晓,无人不知。这位红脸美髯、威风凛凛的“大丈夫”自成名以来声名日隆。宋代,宋哲宗封他为“显烈王”,宋徽宗封他为“义勇武安王”。明清时代,关公地位更扶摇直上。明神宗封其为“协天护国忠义帝”,清政府尊其为“三界伏魔大帝”、“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”。清代顺治年间,关公不仅被封为“忠义神武关圣大帝”,而且每年得到隆重祭祀。
关林中的关羽塑像,中间为关羽,左为周仓,右为关平
就这样,关公从一名武将,升格成为“关帝”。人们还将他与“文圣人孔子相提并论,称他为“武圣人”。
关公被不断加封的同时,还成了佛道并尊的超级偶像。道教封之为“关帝圣君”。
关帝圣君
佛教列其为伽蓝神之一,在常见的十八罗汉旁,塑关公像以供奉之。
珈蓝神关帝
在民间,关公也被神化,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:他能消灾避邪,去祸纳福,保佑平安,主持公道,甚至还能招财进宝。旧时,农村求雨、械斗时无不求助于关公,甚至婴儿的摇篮,也要拴上写有关公名字的牌。年轻的父母期望:关公的青龙偃月刀砍断索命小鬼,保佑婴儿健康、宅第平安。由此,关帝也被许多行业奉为守护神,如描金业、绸缎业、典当业、银钱业、豆腐业、皮箱业、理发业等等。作为万能之神,关公受到了普遍而执著的崇拜。人们除了营建关帝庙、烧香膜拜外,还在五月十三日关公生日这天,举行热烈的关帝庙会,进香礼拜,演戏谢神,以敬祀关公。
武财神
关羽由人变成了“帝”和“神”,主要是他的以勇立功、以忠事主、以义待友的处事方式契合封建各阶层的心理所致。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,关羽忠于主子、为皇家创业的精神,完全符合其网罗忠君之士巩固政权、加强统治的心理。由此,历代帝王当然要不断为其加封,这就对关羽的神化,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而对于老百姓来说,关羽的勇武忠义品格,也符合他们传统的道德观念。所以,关帝又被民众广泛地接受和信仰。